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里,為何不去相救?專家分析的太精辟!

  來源:今日頭條武家慶2019-07-2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里,為何不去相救?

專家一:1、關羽被殺之地距離劉備只有20里,是無良自媒體編造出來的噱頭。

首先,關羽被殺地是臨沮,也就是今天湖北省宜昌市的遠安縣,這個地方離劉備所在的四川成都,直線距離是720公里。考慮到三國時期的交通狀況,劉備從成都出發(fā),趕往臨沮或者是麥城,至少要走一千公里,何來只有20里之說?

而如果說關羽被殺之地距離益州很近,倒是說得過去,但也沒有20里這么近。劉備治下的益州,其最東北控制區(qū)域在如今的重慶市巫山縣,距離關羽被殺的湖北省遠安縣直線距離依然有160公里,而房陵距離關羽被殺地臨沮直線距離也有130公里。

2、劉備為什么不救關羽?

關羽發(fā)動北伐,原本就是為了減輕益州防線的壓力,因為劉備雖然打贏了漢中之戰(zhàn),得到的卻是一座空城,更嚴重的是男子當戰(zhàn)女子當運的戰(zhàn)法,耗費了蜀漢的國力。所以,劉備在得到漢中后,急忙修建成都到白水關的官舍、驛道,目的就是將原本割裂的漢中和益州重新連接。

為了贏得時間,關羽從荊州方向發(fā)動北伐就顯得極為關鍵。并且在前期,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也的確取得了既定的戰(zhàn)略目標。這個時候劉備是沒有必要去支援關羽的。但當東吳偷襲荊州,關羽由盛轉衰時,前后也只有1個月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益州方向是無法做出反應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關羽在北伐時不跟益州求援,反而派人前往上庸、房陵跟劉封、孟達要兵,而在戰(zhàn)敗后也是急忙向上庸、房陵一帶靠攏。因為只有上庸、房陵的軍隊離他最近,也最便于救援。至于益州,中間隔著千山萬水(參考劉備后來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的艱難程度),求援是不現(xiàn)實的。

另外,鑒于益州和荊州曾經(jīng)同屬蜀漢治下,所以,關羽敗亡時,永安是沒有重兵的,直到劉備夷陵戰(zhàn)敗后,永安才被建設成軍事重鎮(zhèn),用來防御東吳。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里,為何不去相救?專家分析的太精辟

專家二:關羽鎮(zhèn)守荊州5年,在這期間曾創(chuàng)下輝煌戰(zhàn)績,無奈他不聽諸葛亮的建議, 最后被東吳與曹魏聯(lián)合擊敗,敗走麥城,逃到距離益州二十里的臨沮,被擒殺。關于這個提問者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一、劉備距離關羽不止20里。當時益州已經(jīng)是劉備的地盤了,所以提問者會問“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里”,但益州地盤很大,欣以說翔距益州20里并不代表關羽與劉備相距20里,劉備當時在益州中心的成都,與關羽相隔甚遠。 二、古代交通不便,信息傳遞較慢??v是軍事大事,就算是馬不停蹄,那么遠的距離也要數(shù)日,因此就算是要出兵營救也來不及。

三、關羽死時劉備并不知情?!度龂萘x》原文如下: 忽有人自荊州來,言東吳求婚于關公,關公力拒之??酌髟唬骸扒G州危矣!可使人替關公回?!闭套h間,荊州捷報使命,絡繹而至。不一日,關興到,具言水淹七軍之事。忽又報馬到來,報說關公于江邊多設墩臺,提防甚密,萬無一失。因此玄德放心。 而此時關羽已死。

四、關羽的死對劉備沒有好處。關羽一死,劉備不但損失了地盤,而且損失一員大將,這對劉備沒有一點好處。

綜上所述,劉備不是見死不救,而是不知情、救不了、救不及。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里,為何不去相救?專家分析的太精辟

專家三:每個人看待歷史問題都有不同的視角,畢竟我們沒有辦法完全猜準古人的想法。不過對于這個問題,我個人偏向于不是劉備不救,而是來不及救!

理由很簡單,就從問題里找答案:

其一:真的只有20里?

關羽敗走麥城之時,劉備還在漢中,就今日的中國地圖看來,兩地相隔絕對不是20里這么近的,或許三國時期跟現(xiàn)在的尺寸比例不相同,但古代沒有好的道路,沒有飛機火車等運輸工具,甚至于騎的戰(zhàn)馬都還沒有裝上馬蹄鐵,所謂日行千里也并不可能。在這種條件下,發(fā)兵救援就算不考慮整合軍隊軍糧等等因素,光是救援的距離都是來不及趕到的!

其二:人性,友情!

桃園三結義佳話傳天下!雖然正史中并沒有此事,但是劉、關、張三兄弟一同征戰(zhàn)數(shù)十年,彼此之間的情誼是毫無疑問的。同時,劉備此人看其發(fā)家史就不難看出,他還是極為重視情義的,這里不管他是真的重情重義還是只是一種拉攏人心的手段,至少有一點我們可以判斷:劉備的人設就是個重情重義的好人人設!從人性的角度看來劉備的好人人設既然一直都是這么樹立著的,那他必然也要從始至終維護下去,僅僅從這一點來分析,就算劉備不親自去救關羽,也肯定會發(fā)兵去救!

三:戰(zhàn)場多變,事發(fā)突然。

我們要知道雖然關羽確實敗走麥城,但不要忽視一件事情就是,在敗走麥城之前兩月關羽剛剛取得了一場大勝。以三國時期的情報傳遞效率來看,獲勝和敗走的消息肯定都是延后的,戰(zhàn)場的突然變化,遠在漢中的劉備必然不可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更加沒有辦法未雨綢繆的制定支援計劃。再來,關羽的戰(zhàn)力和智謀估計在劉備看來還是十分放心的,如果不是對關羽的信任也不會將關羽放到那么重要的地方防守。

總之,對于歷史我們只能設想和尊重,畢竟我們遠離那個時代,用現(xiàn)代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去判斷古人的行為也不是十分準確的。但不管歷史的真相是什么,三國時期永遠是我們心中那個曾經(jīng)熱血澎湃英雄輩出的年代!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里,為何不去相救?專家分析的太精辟

專家四: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關羽開始不報,二是報了不及時,來不及了。當然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劉備的陰謀論,下面聽我分析: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漢中返回成都前夕,欲得一重將鎮(zhèn)守漢川,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這個人應該是張飛,張飛自己也如此認為。然而劉備卻出人意料地起用了當時只是個牙門將軍的魏延。用魏延這么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年青小將,造成了“一軍皆驚”的震動。

  劉備為什么不用張飛?是因為張飛能力不夠嗎?是因為魏延比張飛能力更強嗎?顯然不是。張飛據(jù)水斷橋,喝退五千曹軍,足見其勇;釋降嚴顏,足見其義;宕渠之戰(zhàn),大敗曹魏名將張郃,足見其智。如此能力,鎮(zhèn)守漢川足矣。是因為張飛另有他用嗎?也不是。從漢中回來之后,張飛長年無事可干,閑置了起來。

  如果聯(lián)系到關羽此時的處境,也許可以對此事作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稱王之后,中央集權成了首要之務,但是關羽鎮(zhèn)守荊州,已經(jīng)對這種集權構成了障礙。有了一個關羽,劉備不希望再出現(xiàn)一個張飛。張飛與劉備之間存在著與關羽相同的合伙人關系,而魏延的身份卻有所不同,他只是劉備個人的“部曲將”,所謂“部曲”,實際上就是私人武裝,說白了,魏延只是劉備的家將。

  棄張飛而用魏延只是劉備玩弄權術的一個小插曲,但也足以讓人窺視到他的真實用心。同時,關羽一直以“漢壽亭侯” 自居,也說明他一心想恢復大漢,對于以后劉備的蜀國強弱與否其實他是不關心的,劉備要稱帝,關羽是阻礙,所以,你們明白了嗎?

(編輯:武家慶)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里,為何不去相救?專家分析的太精辟!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