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流調員如何“大海里撈針”

  來源:中國青年報見習記者 朱彩云2020-06-2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北京各區(qū)的流行病學調查(以下簡稱“流調”)人員,在這個端午節(jié)的狀態(tài)可以用四個字形容:隨時待命。在新發(fā)地批發(fā)市場聚集性疫情防控中,北京海淀區(qū)疾控中心傳染病地方病控制科李洋所在的流調組由3個流調隊輪流當班,“忙起來3天睡不了10個小時”。

揭秘北京流調員如何“大海里撈針”

曾確認公廁為一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感染途徑

北京各區(qū)的流行病學調查(以下簡稱“流調”)人員,在這個端午節(jié)的狀態(tài)可以用四個字形容:隨時待命。在新發(fā)地批發(fā)市場聚集性疫情防控中,北京海淀區(qū)疾控中心傳染病地方病控制科李洋所在的流調組由3個流調隊輪流當班,“忙起來3天睡不了10個小時”。

在勾勒疫情傳播鏈條時,流調人員小心翼翼地在病例活動軌跡中排查、核實疑點。李洋最近將海淀區(qū)永定路70號院的一個公共廁所確定為一名確診病例的感染途徑。對于“破案”過程,他直言沒那么曲折,“流調第1天就提出了假設,之后4天都在排查其他可能、最終核實假設”。

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性

對李洋和同事來說,從“平時”到“戰(zhàn)時”的轉化是突然發(fā)生的。6月6日零時,北京市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響應級別下調為三級。6月11日,北京首個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西城大爺”出現,北京海淀區(qū)疾控中心的流調人員當天接到通知后,開始調查“西城大爺”在海淀區(qū)的密切接觸者。這之后,海淀區(qū)也相繼出現確診患者。

流調人員需要調查患者發(fā)病前14天的活動史。“記憶出現模糊是常有的,尤其是年紀大的患者,要回憶14天內的活動軌跡很困難?!崩钛笥浀?,核實“西城大爺”在海淀區(qū)的幾個活動點時,流調隊員用了些輔助證據,比如支付記錄。

李洋和同事開展流調工作時,需要排查所有可能,“和春節(jié)期間關注輸入病例不同,這次北京疫情要關注批發(fā)市場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重視環(huán)境樣本”。

在對6月21日確診的天隆超市二樓美食城女攤主進行流調時,該患者自己提出了疑點——永定路70號院。該地點曾4次出現在確診病例活動場所的通報中,本就是李洋和同事關注的“可疑場所”。

“她回憶6月12號去過永定路70號院520號樓的公共廁所,因為當天超市停電停水,地下一層的廁所不方便使用,當時永定路70號院也沒有出現病例;后來她在新聞中看到那里有確診病例,在接受流調時就說出了這個懷疑?!崩钛笳f,流調的第一天,他和同事就從這個疑點出發(fā),作出了有關感染途徑的初步假設。

為了排查其他可能性,李洋和同事還將“能想到的點都查了一遍”,從該患者的攤位查起,對操作間冰箱里的剩余食材、工作環(huán)境進行采樣,還電話聯(lián)系供貨商了解店鋪的貨源源頭——由北京房山和山東的廠商直接供貨,不存在傳染可能性。

前期環(huán)境樣本的調查結果出來了——永定路70號院520號樓公共廁所的環(huán)境樣本,核酸檢測為陽性。李洋與同事再次向該患者核實活動軌跡后,最終鎖定該公共廁所為其感染途徑。

更細化的流調模板

“流調的工作很‘燒腦’,考慮要全面,有時候初步流調會遺漏一些細小的點,需要再補充兩到三次流調?!睆氖铝髡{工作近20年,李洋笑稱這份工作既需要邏輯推理能力,又需要在平時積累相應的專業(yè)知識。2003年非典期間,他在疫情早期參與過現場流調工作。

十多年來,針對不同的傳染病,李洋與同事使用過不同的流調模板,對于同一種傳染病,也會根據情況更新流調模板。“現在使用的新冠肺炎患者流調模板,就和年初時不同,有10頁左右,很多內容比之前的版本更細化”。內容細化,意味著流調人員要更耐心、更細心?!疤釂枙r,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只能慢慢啟發(fā),讓患者回憶”。

患者的情緒有時會影響流調進度。李洋觀察到,有的患者在得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后,情緒反而穩(wěn)定下來,更加配合調查?!爸暗冉Y果時,會出現情緒波動,不太配合”。

“每個流調報告從接手到初步完成,要經歷兩到三天,而且是連續(xù)工作,但平時對普通傳染病的流調,8小時基本就能搭好報告框架、豐富具體信息。”李洋說,這次需要調查的感染源很多,有的病例流調要跨區(qū)調查。

目前,李洋與同事仍隨時待命,“醫(yī)院一給我們報告病例,我們就去流調”。

本報北京6月2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朱彩云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鑫果)



揭秘北京流調員如何“大海里撈針”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