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看廣告,還得和平臺斗智斗勇?

  來源:澎湃新聞2020-12-1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相信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打開一個手機APP,跳出來的是開屏廣告,從上看到下,找不到關閉按鈕;或者明明點了不跳轉某電商平臺,下一秒就發(fā)現屏幕顯示的正是電商平臺頁面。真是讓人不勝其煩。
       相信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打開一個手機APP,跳出來的是開屏廣告,從上看到下,找不到關閉按鈕;或者明明點了不跳轉某電商平臺,下一秒就發(fā)現屏幕顯示的正是電商平臺頁面。真是讓人不勝其煩。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12月16日發(fā)布的《APP廣告消費者權益保護評價報告(2020)》顯示,對600款APP廣告行為分析發(fā)現,58%的APP含有廣告,其中69.7%的廣告沒有“關閉鍵”,如微信、汽車之家、快看視頻、36氪等。

APP的背后企業(yè)有賺錢訴求,把廣告當成盈利模式,這大家也能理解??墒巧虡I(yè)行為總得有底線,不能搞強買強賣。哪怕就是從廣告主的利益考慮,把廣告推送給感興趣的用戶,才能實現價值。一刀切地搞強制推送,逼迫所有用戶看,連個關閉按鈕都不留,這樣的吃相實在太難看。

就拿微信來說,平臺已經擁有極其龐大的用戶基數,賺錢的路子比比皆是,在廣告模式上,本該有所克制??涩F實是,微信的所謂個性廣告,一樣有強買強賣之嫌。

澎湃新聞的記者體驗了一下關閉微信個性廣告的程序,發(fā)現累計要通過八個步驟,一路操作到犄角旮旯,才能關閉,而且還沒法徹底關閉。平臺說法是,“關閉后,您仍然會看到廣告,但相關性會降低。”就這樣,也只能關閉半年,半年后想少看廣告,可能還得再折騰一輪。

想不看廣告,還得和平臺斗智斗勇,真是匪夷所思。而這些APP廣告的問題,還不僅是招用戶厭煩,上海消保委法律部團隊通過對600款APP廣告內容檢索和分析,發(fā)現不少廣告內容都存在問題。比如微信在朋友圈推送的廣告,有些甚至涉嫌虛假宣傳、隱匿廣告(銷售)主體等。

身為行業(yè)巨頭的微信尚且如此,其他中小APP的廣告品質恐怕就更堪憂。一則虛假或者自帶陷阱的廣告,可能造成很惡劣的影響。這兩天輿論都在聲討一條京東數科借貸廣告,主要內容是忽悠農民工在平臺上借網貸。那么,在眾多APP中有沒有類似廣告?這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APP正常做廣告,本無可厚非,但尊重用戶的選擇權,把好廣告內容關,則是最起碼的要求。眼下,多數APP是免費使用,所以用戶和平臺的博弈能力確實不強,這可能也是大量APP肆無忌憚的底氣所在。然而,用戶體驗和口碑,長遠來看也是有力量的。那些沒有長遠眼光只圖短期利益的APP,只要用戶有了更多選擇,終究會被拋棄。

APP內的廣告比起傳統(tǒng)廣告更具隱蔽性,也給監(jiān)管帶來了難度。因此,相關部門也應與時俱進,多多關注此類新型廣告。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評價報告證明,監(jiān)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期待隨著治理力度的加強,那些煩人的廣告會從我們的視線中逐步消失,讓我們的APP變得更“干凈”。
                  責任編輯:紅研


想不看廣告,還得和平臺斗智斗勇?

好消息2020全國素質教育新課堂教研成果評選快結束了,主要有論文、課件、微課教案評選等。同時開展第十三屆正心杯全國校園科幻寫作繪畫大賽。主辦單位:《科學導報·今日文教》編輯部、中國中小學教育藝術教與學研究中心、《作家報社》、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中華文教網等。咨詢電話;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