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遐思

  來源:原創(chuàng)文/水 晶2021-02-0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過年的美好,對于我來說就是大年初一的前十天左右的日子。 從臘月二十開始,人們的心情就越來越激動、興奮,年味兒也越來越濃起來。

年三十遐思

文/水 晶

過年的美好,對于我來說就是大年初一的前十天左右的日子。
      從臘月二十開始,人們的心情就越來越激動、興奮,年味兒也越來越濃起來。從開始計劃購物到上市場、超市熙熙攘攘的人流,人們拎著大包小袋的年貨、禮品、衣物,說著、笑著滿載而歸,然后再看看缺什么東西又去購買,如此樂此不彼,這時候熱鬧的街市就是年,人們激動興奮的心情就是年。
      此刻,我也總是想起小時候在家鄉(xiāng)的年來,印象最深的就是“掃房子”、“蒸年糕”、“貼對聯(lián)”。
      二十四,掃房子。過去的三間大瓦房,是包括了客廳、臥室、廚房的,灶火是和炕緊密連在一起的煤火,所以一年下來,屋里的灰塵是很多的。掃房子這天要把大立柜、小箱子,方桌、椅子、鋪蓋等所有的東西都搬到院子,然后大人們帶上帽子、口罩,穿上工作服,搬來梯子先掃房梁、屋頂、墻壁,把屋子徹底打掃干凈了,再把院子里的家什全部擦洗干凈,一樣一樣地抬進屋來擺放齊整,墻上貼上年畫,有明星照、四張屏、風景畫等,這樣雖然一天很累,但整個屋子變得煥然一新,心情也是非常得好,掃房子這項工作就完成了。
      二十八,蒸年糕。院子里男人們壘起了大火爐,火爐上是三四層的大蒸籠,女人們在大案板上把一團團的白面揉著捏著,有大大的年糕、棗花,“刺猬”、“大魚”、“肥豬”,糖包、豆包、肉包、菜包等,然后點火上籠蒸了一鍋又一鍋,院子里的兩三個方方大大的“簸笿”里便盛滿了這些香香甜甜的吃食,院兒里的人這個嘗一口,那個吃一個,心里真是樂滋滋的。

年三十遐思
      最美好的是年三十。一切都準備好了,屋里、院子再打掃一遍衛(wèi)生,然后開始貼對聯(lián)。前后院子六七家人家,有的負責打漿子,有的負責往對聯(lián)、福字上抹漿子,有的負責運送抹好漿子的對聯(lián)、福字,有的負責貼對聯(lián),運送對聯(lián)的一般都是我們小孩子,我們高興地排著隊把一張張的對聯(lián)、福字從前院開始一直到后院完全都帖完了,感覺自己的任務是非常神圣光榮的呢,貼完對聯(lián),大人又忙別的了,我們小孩子開始了一件最開心的事,把做好的新衣服拿出來,再認真地檢查、欣賞一遍:紅色的細紋條絨褂,淡藍色的寬條條絨褲,紫色的花花條絨棉鞋,還系著紅紅的紅頭繩(那時候的條絨布是最好的布料),還有一雙紅襪子,頭上辮子上系著的兩塊紅綢布(我是最喜紅色的)。把這些好看的衣物擺弄了一遍又一遍,然后疊的整整齊齊地放到枕頭旁邊,只盼著大年初一早上趕緊穿戴上。

吃完餃子,看完電視,時間快到了十二點鐘,該“燒歲”了,干棉花柴、柏枝堆在一起點燃起一團巨大的火焰,紅紅的,暖暖的火,不斷的有柏枝燃燒發(fā)出的噼噼啪啪的聲響,還有家家戶戶的兩千或五千頭的迎新春的陣陣響亮的鞭炮聲,真是有如現(xiàn)代的鼓樂禮炮般雄宏、喜慶、熱鬧,振奮人心,激動昂揚。另一個場面呢?是我給母親當小助手,舉著香、提著“元寶”,整個院子地在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觀音菩薩、財神爺爺?shù)壬裎磺吧舷?、燒元寶、磕頭,嘴里還念念著祈求各位神仙要保佑我們一家老少幸福、平安、健康、快樂。
      終于到了初一早上,雖然興奮了一晚上沒有睡多長時間,卻一點兒也不瞌睡再睡懶覺了,反而精神抖擻地趕緊起來,顧不上吃餃子,穿上新衣洗漱好,感覺真是美極了,我要叫上小伙伴一起去給家里、街坊的爺爺奶奶、大爺大娘、叔叔嬸嬸磕頭拜年,還能掙兩角、五角的壓歲錢呢。
      我清楚的記得那一年,我穿著漂亮的新衣服來到大街上,干凈整齊的大街上方掛滿了紅紅綠綠的“過節(jié)碼”,這時候天空正漫天飛舞著潔白的雪花,我伸著手接著雪花,再揚起頭張著嘴讓涼涼的、甜甜的雪花入口,便看見彩色的“過節(jié)碼”在雪花中輕輕地飛揚,我就這樣邊迎著雪花,邊在雪花中旋轉著、與雪花一起輕舞,感覺是那樣的自得其樂,真正的享受著新年的幸福與快樂。
      今天是年三十,我已經(jīng)打掃好了衛(wèi)生,貼好了對聯(lián),一會兒單等包好餃子,吃著餃子看春晚,歡歡喜喜過新年!

(編輯:鑫果)



年三十遐思

 

相關閱讀: 年三十遐思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