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在作文教學中的奇特作用

  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笑 琰2021-07-2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在語文教學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吸引了我們。通過對這一現(xiàn)象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了它的后面一條很有意義的規(guī)律,再把這一規(guī)律運用到具體的語文教學特別是寫作教學中去的時候,沒想到竟收到了不同凡響的效果!

一、寫作成功的神奇之路

在語文教學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吸引了我們。通過對這一現(xiàn)象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了它的后面一條很有意義的規(guī)律,再把這一規(guī)律運用到具體的語文教學特別是寫作教學中去的時候,沒想到竟收到了不同凡響的效果!這一規(guī)律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和貫徹,使學生作文不再犯難。究竟是什么現(xiàn)象這么有趣,是什么規(guī)律如此神奇?

這一現(xiàn)象說來也很簡單: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大作家、大學者、大文豪,都曾經(jīng)是詩人。

我們發(fā)現(xiàn)文章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作家大都有詩集問世,一向以雜文、小說、散文著稱的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不僅有詩集《野草》問世,在早年,他就曾寫出不少詩作,其中不乏古體詩,五四前后更有大量新詩問世;冰心在21歲時就出版了詩集《繁星》、《春水》;葉圣陶先生早在辛亥革命時期(1911年時17歲),已經(jīng)創(chuàng)作了不少的詩作,《葉圣陶集》第八卷收的全部是詩歌,其中《少作集》里數(shù)十首詩都是作者少年時期的作品。我們且不說魯迅、冰心、葉圣陶這些以文學作品著稱的大作家,就是與朱自清曾寫過同題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著名學者、紅樓夢研究家俞平伯先生早年也曾出版過詩集《冬夜》。著名學者胡適的《嘗試集》是我國第一部白話詩集;著名作家巴金、沈從文、王蒙、賈平凹等等,也都有不少的詩作問世。

不僅僅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學者們進入文壇早期對詩歌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作為政治家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他文學功底的深厚也表現(xiàn)在對詩歌的鐘愛上,早在1 9世紀2 0年代初,青年毛澤東面對滾滾北去的湘江,就用詩歌表現(xiàn)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宏大志向;同樣作為偉大戰(zhàn)略家的周恩來總理,在早年留學日本時, 已經(jīng)以一首 “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贏得了人們無限贊嘆之情。如果說起文章,毛澤東與周恩來總理更是大家風范了。

由此可見,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重要作家、著名的學者甚至是功勛卓著的領袖,早年大都寫過詩,也就是說,這些作家、學者、偉人年輕時都曾經(jīng)是詩人。眾多的作家學者用自身的實踐證明了一點:詩歌與文章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詩歌往往是作家們走上文學之路的第一步!

既然詩歌與作文之間的關系如此密切,我們?yōu)楹尾蝗ヌ骄恳环?,說不定還能從詩歌中找出一條寫文章的便捷途徑呢!

于是,我們開始了詩歌與作文關系的研究。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分析、研討、論證,經(jīng)過一次次辨?zhèn)稳ネ?、去粗留精的篩選,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讀詩——寫詩——作文”之間的一條“秘密通道”:文章不妨從學詩寫詩入手,即使詩歌寫得尚未純正,散文卻必然會先一步爐火純青了,由散文開始,再寫其他文章定然不費周折。因此,研討了學詩與作文之間的關系,掌握了詩與文之間的聯(lián)系與規(guī)律,未必不能發(fā)現(xiàn)一條通向寫作的“終南捷徑”。

二、詩是什么

既然詩歌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它擔負著提高人的文學素養(yǎng)與寫作水平的重任,那么,同學們應學習詩歌的什么內容呢?

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詩是什么。

在形容那些美好事物的時侯,我們想到的第一個詞便是“詩”,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字也是“詩”。在形容一個旅游勝地風景優(yōu)美時,我們用“如詩如畫”;形容一篇精彩的文章,我們說它富有詩意;優(yōu)美的語言,我們說是“詩的語言”。詩情畫意是美的代名詞,詩的語言是最美的語言,用詩的國度來形容中國,表現(xiàn)了我們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其中也不乏自豪之感。詩、詩意,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神往的詞匯啊。

可是,你想過沒有,詩是什么,它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魅力?什么樣的文字才是詩,它為什么總是讓人為它陶醉?它為什么總是這樣地牽動著大家的心?

1、詩是至純情感的結晶

純真的情感,是詩打動人心的根源。

詩人的感情最豐富,詩人的感情最純真,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就沒有詩。每一首精彩的詩篇,都是詩人真情的歌唱。讀詩就是對詩中所蘊情感的開采與重塑,開采詩人蘊含在詩中的真意、重新塑造詩歌中體現(xiàn)的情感,因此,讀詩、學詩可以讓我們的感情更加純真、更加富有美的情趣。

下邊是著名詩人舒婷的一首詩,我們可以用心去體會其中真切而熱烈的感情。

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

●舒  婷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shù)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道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呵,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國呵!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你神話的蛛網(wǎng)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

——祖國呵!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yǎng)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呵,

我親愛的祖國!

在舒婷這首《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中,對祖國的愛比天高、比地厚,最真的感情從胸中涌出,這時,詩就是真情的放歌。假如沒有了這種對祖國像對母親一般的熱愛、沒有了如此火熱的激情,這首詩還存在嗎?還會如此感人良深嗎?另外一首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里》,更為廣大讀者所熟悉,這里我們就不再摘錄了。沒有真情,又如何能寫出這樣感人肺腑的詩歌?

詩是真情的放歌,詩是情感涌動的結晶,詩是自然流出的情感之泉水,以至于詩人賀敬之干脆就以《放歌集》來作為自己詩集的名字。

2、詩是最善的理智的詮釋

我想同學們一定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面對一個美景,你很想表達出自己的歡喜之情,可是卻難以找到一個恰當?shù)脑~語來表達,于是你只好贊嘆了一句:“啊,真美呀!”除了“啊,真美呀!”之外,就沒有更多可以形容自己心情的詞語了。你到過泰山嗎?身在泰山腳下,面對身邊的大山,你會頓時感到眼前境界開闊,心胸也變得廣闊起來,你大聲“啊——”大叫起來。為什么要大叫一聲呢?你會說:“用來表達感情呀!泰山多高啊!”可就只有一個“啊——”表現(xiàn)這時的歡欣與激動之情了,難道就沒有別的更好的詞語了嗎?原來,這是因為你還未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詩人才是最善于表現(xiàn)這種感情的。站在泰山腳下,詩人杜甫寫下了一首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比绻阏娴牡巧狭颂┥降捻敺?,你會發(fā)覺杜甫說的多么好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恰恰才能形容你此時的心境。

有這樣一則笑話,據(jù)說有一個人第一次到長城,他爬到了長城上,放眼望去,長城向東西綿延延伸、曲折多姿、境界雄闊,頓時感到心里有一股欣喜,于是想抒發(fā)一下:“哇,長城——”后來卻想不起來用什么詞才能抒發(fā)感情,于是接下去道:“你真他媽的長啊!”聽到這個時候,你也許會說,這個人真粗魯,什么亂七八糟的粗話也能說得出來!可他也是在抒發(fā)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啊,只不過沒有更好的語言來形容自己的感情而已。

說了這么多,你知道詩人與普通人的區(qū)別了嗎?原來,詩人最善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普通人卻不一定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胡適“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汪國真“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這些詩,哪一句不是人世間哲理之最最精辟的總結呢?這些詩句是我們情感最精確的闡述,每一句都能觸動我們心中的情感,真正是想我們之所想,發(fā)我們所未發(fā),真正是“詩歌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每一句詩都包含了詩人對生活的深沉理解,所以讀來才如此讓人心動。

3、詩是最美的意象組合

接觸詩歌,不能不了解一個與之關系十分密切的重要詞語:意象。

什么叫“意象”呢?“象”是詩中所描繪的景物或景象,有的詩中描寫的可能是一個景物或景象,而有的詩中描寫的“象”卻不止一個?!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詩人在詩中所描繪的只有一個“象”——柳樹。而在另一首詩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中描繪的則不同:“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里面出現(xiàn)了多個“象”: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眾多的“象”放到了一起,這叫“象的疊加”。而“意”則是指詩人的情感,“意象”是“意”與“象”的有機結合,即詩歌中能夠表現(xiàn)詩人情感的具體物象。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詩歌中寄托了詩人情感的具體物體。

為什么要把“意”與“象”結合在一起呢?而“象”——詩中所描寫的具體的物體——是具體存在的物體。這是因為“意”是虛無縹緲的情感,與“象”的結合使感情的表達有了更好的憑藉。詩歌中意與象的組合、意象與意象的組合都體現(xiàn)了作者的精心的選擇。為了加深對這一現(xiàn)象的理解,我們再來欣賞一首詩——著名詩人戴望舒的《雨巷》:

雨  巷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首詩中,朦朧的細雨、深遠的小巷、紫色的油紙傘、美麗而憂郁的姑娘,這幅優(yōu)美的組合畫,恰恰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憂傷與孤寂之情。這,就是意象帶給我們的優(yōu)美感受。

總之,詩是詩人情感中的至純、至真、至善、至美,是詩人心靈深處最真的愿望,詩是真情、詩是純情、詩是美情,沒有真情、純情、美情的人,不適合去讀詩。

詩歌的這種感情特征與青少年心理情感恰恰吻合,因為他們的心靈沒有受過任何庸俗市儈勢利氣質的污染,最容易與詩歌的真情產生碰撞、引起共鳴。這就是青少年易于喜歡詩歌的原因了,這也同樣是同學們完成“讀詩——寫詩——作文”三個步驟的情感基礎,有了這一點,我們不怕你不喜歡詩歌。有了情感的理解與溝通,學詩、寫詩,進而直到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們想,這也許就是為什么這么多的文學家早期大都是詩人的明證了吧!

三、詩歌的情感表達

詩是情感的外化,語言文字正是這種情感外化的載體,如何讓語言文字這一載體恰如其分地表達情感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關鍵,這是閱讀中理解詩歌(或者說是詩歌的情感解讀)的關鍵所在,也是文章寫作中要借鑒的一個重要方面。

1、跳躍思維是詩歌情感表達的重要特征。合適的物象使詩人的情感有所寄托,從而使感情這個不易捉摸的虛無縹緲的東西更易于抒發(fā)、易于表現(xiàn)。當然,對詩中物象的把握與理解就是對作者情感的理解了,這就是詩歌閱讀。

下有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鄉(xiāng)愁》

鄉(xiāng) 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xiāng)愁本來是難以表現(xiàn)的情緒,詩人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四個意象(經(jīng)過運思而構成的形象),把鄉(xiāng)愁表現(xiàn)得深切感人。這四個意象分別代表著少年、青年、中年和晚年四個時期,詩人沒有平鋪直敘地分別介紹當時的情況,只截取了四個情景。詩的前三節(jié)抒發(fā)的是詩人思念母親、想念妻子的親情;詩的第四節(jié)感情升華到思念祖國大陸、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高度。這些情景片段中間并不存在時間、空間的連續(xù)性,而是相對獨立的,從這一點上說,幾個不連續(xù)畫面間的切換就體現(xiàn)了詩人思維的跳躍性。

2、選擇合適的物象。選擇合適的物象有利于情感的表達。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們所要表達的情感是無形的,它不象一般的事物一樣有一個具體而實在的物體作為外在表象。對于一個具體而實在的物體而言,要想表現(xiàn)它,并讓我們的讀者看到,辦法很多,可以用語言描述,在描述受到局限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用照相機把它拍下來,讓朋友們自己去鑒賞。而情感不可以這樣,它不可能有具體的形體讓我們去觀察,更不可能讓人拍攝一張照片供人觀賞。然而在文章中,我們還是要把某種情感表現(xiàn)出來,可是如何才能把看起來如此虛無縹緲的東西表達出來呢?

詩人們有一個好的辦法,這就是找一個具體而實在的物體作為寄托,讓虛無縹緲無法把握的情感有所依,寫情感的寄托也就是寫情感了。比如上邊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一詩,鄉(xiāng)愁本是虛無縹緲的情感,作者為之找到了一些物象,也就是我們這時所說的情感“寄托”: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寫對它們的感情其實也就是寫鄉(xiāng)愁了。

如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中用“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和“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兩個場面寫了回鄉(xiāng)時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這時,場面就是情感的依托,寫場面就是寫情感。掌握了這一點,在讀詩的時候就會更易于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詩歌中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也為記敘文、散文所借鑒,這一點在寫景散文中表現(xiàn)得尤為出色,大家可以任選一篇寫景散文來作印證。散文景物描寫中其實正隱含了作者的感情:寫景的目的在于抒發(fā)一種感情。

四、遠取譬——詩歌的修辭技巧

詩歌寫作的技巧很多,論述此類技巧的專著也不少,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圖書館借閱。我所介紹的是詩的技巧中最為獨特,也是與文章寫作最為密切的一個方面。

為了了解普通文章與詩歌修辭的異同,我們分別從散文與詩歌中找出一些經(jīng)典句子進行分析:

①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魯迅小說《社戲》

②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shù)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舒婷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這兩個句子的修辭有何不同呢?我們來壓縮一下,只留下句子的主要成分,這樣結構與區(qū)分就會一目了然:

第① 句可以壓縮為:連山仿佛獸脊向船尾跑去了。

第② 句可以壓縮為:我是老水車紡著的歌。

這兩句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連山仿佛獸脊;我是老水車?!斑B山”與“獸脊”都有連綿起伏的特征;“我上破舊的老水車,紡著疲憊的歌”一句中,歌是疲憊的,用的是擬人,紡著歌,歌是“紡”出來的?這種修辭追求的不再是形似而是神似了。

第一句就像平常我們說的“太陽像個大火球”、“銀白的月光照在地上,好像下了一場雪”,這些修辭大都求其形似,只求外形相似的修辭就是我們在文章中常用的修辭手法。

第二句不再追求其外在形象上的相似,而上升到神似,這與平常的修辭有著本質的不同。只求形似的修辭我們稱之為“近取譬”,求其神似的修辭運用了與近取譬不同的手法,我們稱之為“遠取譬”。遠取譬是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體現(xiàn)了詩歌思維的跳躍性,讀來讓人耳目一新,從而取得非凡的修辭效果。

如何理解這種遠取譬的修辭進而運用這種修辭,從而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呢?這就需要研究詩歌遠取譬的本質特征——思維的跳躍性形成的情感上的虛實轉化。

遠取譬選句欣賞

① 銀河啊,注入他的魚網(wǎng)吧,

化作一次閃光的豐收。

——公劉詩歌《姑娘在沙灘上逗留》

②熄燈號吹過,星斗出全,

營房的屋脊上,月光一片;

睡吧,睡吧,親愛的同志們,

睡啊,卻要醒著刺刀和子彈!

——李瑛詩歌《熄燈號》

③卡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聲好象明媚的春光。

——俄羅斯民歌《卡秋莎》

④古老的青蛙,以漠然的平靜思考著。

石橋石坊,青白方整,玲瓏如戲。

——王蒙散文《凝思》

⑤就這樣將你的動情的聲音遺留到鴿籠里

——王蒙散文《凝思》

⑥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鐵欄,纏得這般疲倦,怎么也不能收留。

——里爾克詩歌《豹》

⑦人說春雨貴如油,

那一年的秋雨,

怎能用黃金來采購,

它是簇簇利箭,

射斷了一個民族的憂愁。

——佚名詩歌

五、詩歌情感的虛實轉化技巧探索

上語文課時,老師向同學們出示了這樣一個問題:

“積雪融化,變成了——”

這似乎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填空題,而且似乎有點“小兒科”了,很多同學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填出答案:水、小溪、江河……

在我們通常的印象中,積雪融化的確是變成了水,變成了小溪,變成了江河,毫無疑問,這些答案的正確性是無可非議的。

面對同學們這些無可非議的答案,作為教師,我沒有表示贊同,直到有一名同學說到——積雪融化,變成了春天。這時,我才表示了贊賞?!胺e雪融化,變成了春天?!倍嗝疵?,多么富有詩意的句子啊!

兩種答案,一詞之差,收到的表達效果卻是完全不同的。

為什么一字之差,收到的表達效果相差甚遠呢?其實答案就在句子中,下邊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① 積雪融化,變成了水、小溪、江河……

實體      實體

② 積雪融化,變成了春天。

實體    虛體

句1中的積雪與它變成的水、小溪、江河都是具體而實在的物體,我們稱之為實體或實物,而句2中的“春天”與句1中的“水”、 或“小溪”比起來則是不具體非實在的事物,我們稱之為“虛體”。

句1中“積雪→水”是“實體→實體”的常態(tài)意象(關于意象一詞的理解見前邊部分),而句2中“積雪→春天”,則變成了“實體→虛體”,常態(tài)意象中的實體轉化為想象中的虛體,我們說這就實現(xiàn)了意象的虛實轉化。

這種虛實轉化的遠取譬理解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理解方法:本來應當運用實體的地位改用成了虛體。在上邊的例子中,應當使用實體“水、小溪、江河”的地方,偏偏用上了虛體詞“春天”,這就達到了“實→虛”的虛實轉化效果。

如“銀河呵,注入他的魚網(wǎng)吧,化作一次閃光的豐收”

這一句中多次運用了虛實轉化技巧:注入……魚網(wǎng)、化作……豐收、閃光的豐收,“閃光的”可以是“利劍”(實),詩中卻用了“豐收”(虛),表現(xiàn)了“豐收”成果之重大。第二種理解方法:本應修飾實體的卻用來修飾虛體,仍然可以達到虛實轉化的效果。閃光的豐收,閃光本用來修飾“利劍”等表示實體事物的詞,但此處卻用來修飾表示虛體事物的詞——豐收。再如“射穿了一個民族的憂愁”一句,“憂愁”是個虛體詞,而與“射穿”搭配的通常應是“心臟”,“靶子”等實體詞,表示實體事物的“靶子”、“心臟”換成了表示虛體事物的“憂愁”,這就運用了虛實轉化的技巧。

這類虛實轉化的例子很多,我們可以找出來一部分,請大家細心體會。

例子:

①月亮,不要照出我的影子,

風,不要出聲;

祖國睡去了,

枕著大海的濤聲。

我們出發(fā),伴滿海明月,

我們出發(fā),披一天繁星;

警覺的夜像萬弦繃緊,

刺刀上寫著戰(zhàn)士的忠誠。

——李瑛詩歌《月夜?jié)撀牎?

②你全身的血液,

你每一根神經(jīng),

都沸騰著

對祖國的熱愛……

——賀敬之詩歌《雷鋒之歌》

③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

剛從神化的蛛網(wǎng)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祖國呵

——舒婷詩歌《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

④天安門廣場

在用混凝土筑成的堅固底座上

建筑起中華民族的尊嚴

——江河詩歌《紀念碑》

⑤雨有一種神奇:它能彌漫成一種情調,浸潤成一種氛圍,鐫刻成一種記憶。當然也能瓢潑成一種災難。

——汪國真散文《雨的隨想》

⑥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裝滿生命的酒釀……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宗璞散文《紫藤蘿瀑布》

⑦青藤串起的歌,是怒江不息的歌。

——中央三套《音樂橋)欄目《青藤串起的歌》串詞

⑧一抔巴山蜀水

萬卷天府之國。

——中央電視臺“中國四川”廣告詞

⑨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歲月,那古老的石橋鐫刻著我深深的記憶。

——黃河浪散文《故鄉(xiāng)的榕樹》

六、遠取譬在作文中的運用

善用佳句出美文,如果一篇文章里能恰如其分地出現(xiàn)幾個富有情趣、富有詩意的句子,整篇文章也會因此而平添不少色彩。但需要說明的是,在寫文章的過程中,我們不必過分追求句子的別致、不必過分追求某一種寫作手法的運用,只要盡量做到運用恰當就可以了。只要閱讀時注意品賞、玩味諸如“遠取譬”一類的句子及詞語的運用技巧,自然就會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從而“學以致用”了。請看下邊一篇文章,里邊的句子恰好也運用了不少“遠取譬”的方法,可供同學們作文訓練時參考。

高 三 詠 嘆

走過秋冬,春來了,封出一個四季的圓。

我呆在圓里,圓里充滿了書山題海,我如同一顆行星只能在確定的軌道上運行,不能偏離。高考是我生命的全部,我生命的全部就是這數(shù)字、漢字、字母的組合。在這個封閉的曲線中我走了多少遭早已忘記了,記起的只是手中的筆和筆下的試卷……

“啾、啾!”小鳥在窗外樹枝上快活地叫著?!昂恰蔽疑炝讼挛⑽⑺嵬吹难?,順便轉頭看了一下,"哦?樹綠了?春天怎會提前到了呢?"樹綠了,該是放風箏的時候了,那年爸爸給我扎了只……哦,爸爸,他昨天剛來過。我下意識地摸了摸塞滿桌洞的補品,仿佛又看到爸爸那雙充滿渴望的眼睛,生我養(yǎng)我、十幾年來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我暑假時拿回一張高校錄取通知書。十幾年的養(yǎng)育之恩……我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了,我不能讓他們唯一的要求落空。于是我把自己連同屬于自己的時間一并封入對高考的渴望中。多少年來為圃這個大學夢,我努力再努力,冬去春來,一元復始,新柳吐綠,蛙聲又起,高考真真切切就在眼前。如果……不由得我又擔心起來,如果到時候……我怎見爸媽,如果……唉!

又發(fā)試卷了。我不得不把紛亂的思緒折起,連同冷落了多日的日記一并塞入桌洞,手又碰到那個裝滿父親期望的鼓鼓的包,我的手一抖,不,不能想“如果”,歷史不能假設,未來也不許假設!書、講義,連同老師的教導與期待,漫天價落在課桌上,壘成一座山,山下是我厚重的近視鏡和沾滿油墨的雙手,山上是老師嚴肅的審視的目光。高三啦,我已能讀懂這種目光深藏的那份拳拳之心,師恩比那摞講義要厚重得多。

教室浸泡在濃濃的油墨氣息中,而我們卻試圖在這種氛圍中樹立起一個自我。油墨氣息太濃了,幾乎占去我的記憶,于是時間在記憶中遲鈍了,甚至使人忘記了每月一次的“星期”。大概記憶中最完整的就是老師、父親的目光,和被這種目光洗滌得越來越清晰的高考。

高考是怎么回事,還沒來得及認真去想,它已經(jīng)走近了,七月七、八、九,幾乎伸手可及。我的心隨著高考腳步的逼近而加速跳動,看看前面黑板上的高考倒計時和旁邊玩命似的同學們,我似乎明白了:高三學生的人生坐標中,高考就是一個圓,以自我為圓心,以未知數(shù)為半徑的圓。也許這個圓很大很大,大得沒了邊際;也許很小,小得連自己也包容不下。而老師們的號召:“拼上今年一年!”就是高考軌跡永遠的起點。

解說:

①文中的“我不得不把紛亂的思緒折起,連同冷落了多日的日記一并塞入桌洞,手又碰到那個裝滿父親期望的鼓鼓的包……”,一句把“思緒”這一虛化的物象實體化了,實體化的方法便是用了“折”這個本來應當用在實體物如“紙條”、“筆記本”等前面的詞?!鞍崩锩嫜b的是父親送來的物品,這些物品上包含著父親的期望,文中卻直接寫成了“裝滿父親期望”在實體虛化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思維的跳躍性。

②“書、講義,連同老師的教導與期待,漫天價落在課桌上”一句本來應為“書、講義落在課桌上,書、講義中包含了老師的教導與期待”,這樣說起來比較羅嗦,文中便把“老師的教導與期待”實體化,從而也寫成了“漫天價落在課桌上”。同樣,“師恩比那摞講義要厚重得多”,也是使用了同樣手或法。

③“大概記憶中最完整的就是老師、父親的目光,和被這種目光洗滌得越來越清晰的高考”一句中“老師和父親的目光”把高考“洗滌得越來越清晰的高考”,意思就是老師與父親對“我”的高考越來越重視。但如果 真的換成后者,這句話就顯得過于直白了。而運用虛實轉化的手法后,語言就顯得更加含蓄而有韻味,更加耐人咀嚼。

(編輯:土火)


笑琰:作家與詩人——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