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最后“盲盒”揭蓋:象牙、玉器琳瑯滿目

  來源:新華網(wǎng)記者童芳2021-09-1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新華社成都9月11日電 題:三星堆最后“盲盒”揭蓋:象牙、玉器琳瑯滿目。9月7日,考古人員在四川德陽廣漢市三星堆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8號“祭祀坑”內工作。

本文轉自【新華網(wǎng)】;

新華社成都9月11日電 題:三星堆最后“盲盒”揭蓋:象牙、玉器琳瑯滿目

新華社記者童芳

9月7日,考古人員在四川德陽廣漢市三星堆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8號“祭祀坑”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經(jīng)過數(shù)月發(fā)掘,三星堆最后兩個“盲盒”蓋子終于打開,7號、8號“祭祀坑”露出厚實器物層,發(fā)現(xiàn)數(shù)百根象牙、玉器、金器、前所未見的青銅器,復雜程度前所未見,包含的歷史信息和價值超越想象。

記者近日來到三星堆祭祀?yún)^(qū)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這里的進度和前幾個月相比有了很大變化,尤其是面積較大、被專家認為是一組“CP”的7號和8號“祭祀坑”,神秘面紗終于揭開,坑中鋪滿了象牙、青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琳瑯滿目,層層疊疊,目之所及非常震撼。

9月2日,在四川德陽廣漢市三星堆遺址,考古人員在7號“祭祀坑”內清理“玉板”。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據(jù)專家介紹,7號和8號“祭祀坑”的特點之一是象牙非常多,7號“祭祀坑”已經(jīng)暴露出來的象牙已有180根,8號“祭祀坑”已有202根,這還不算埋在下面尚未露出的。

“尤其在坑中央的部分,象牙有好幾層,幾乎是密不透風的,下面什么器物都看不到?!必撠?號“祭祀坑”發(fā)掘的四川大學教授黎海超說。

黎海超介紹,7號“祭祀坑”還有一個特點是玉器多,其中包括玉璋、玉鑿、玉斧、玉瑗等,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皾M滿的一層幾乎都是玉器,數(shù)量讓人震驚?!?

甚至還有好幾件前所未見的玉器。其中一件還未完全出土的蔥綠色“玉板”很有特色,看起來它鑲嵌在一塊鏤空的青銅網(wǎng)格之中,形態(tài)非常罕見。商周時期稱青銅為“吉金”,黎海超說:“這件首次發(fā)現(xiàn)‘金鑲玉’,還需要進一步發(fā)掘確認最終形態(tài)?!?

這是9月2日在四川德陽廣漢市三星堆遺址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8號“祭祀坑”拍攝的青銅神壇局部。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此前與其他“祭祀坑”同時發(fā)掘的8號“祭祀坑”是目前唯一有厚實灰燼層的,考古學家們花費了長達4個月的時間來清理,從灰燼里清理出3000多片青銅器碎片、280多件玉器、超過360件金箔器等。

在參觀者看來,表層的碎片似乎有點可惜,價值不高。但專家們認為,這些碎片對研究當時的祭祀文化、流程具有很高價值,而且數(shù)量較大,經(jīng)過修復也能驚艷亮相。

負責8號“祭祀坑”發(fā)掘的北京大學副教授趙昊告訴記者,一些大型青銅器在象牙層的表面開始露出來了,其中一件神壇造型之復雜,內容之豐富,就連考古學家都感到震撼。

“太奇特了,我們也不知道怎么給它定名?!壁w昊說。

這是9月2日在四川德陽廣漢市三星堆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8號“祭祀坑”拍攝的青銅神獸。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根據(jù)趙昊描述,這件神壇與1986年三星堆發(fā)現(xiàn)的神壇完全不一樣,因為神壇還未完全出土,目前只能看到局部,已經(jīng)露出了三層正方形臺基,臺基上有姿勢迥異、大小不一的青銅人像造型,有的身著飄帶彩衣、翩翩起舞,有的小腿布滿文身、肩扛祭品……神壇上還有一只戴著“項圈”的神獸。

這件神壇旁邊還有一只目前發(fā)現(xiàn)最大的三星堆“神獸”,相當于成年的柯基犬大小,大眼寬嘴,細腰粗腿厚臀,看起來非??蓯?。神獸頭上的獨角還頂著一個平臺,平臺上站立著一個青銅立人。

“為什么說神壇很重要?它不只是一個單獨的器物,更重要的是它描繪了一個祭祀場景,代表著三星堆的人對于世界的理解?!壁w昊說。

此外,8號“祭祀坑”還發(fā)現(xiàn)了見證中原文明和古蜀文明交融的朱砂彩繪青銅尊、面部彩繪的青銅人頭像等。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冉宏林介紹,目前7號和8號“祭祀坑”也只是剛剛揭開“蓋子”,更多精彩文物尚待揭曉,好戲還在后頭。

(編輯:土火)


三星堆最后“盲盒”揭蓋:象牙、玉器琳瑯滿目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