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講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章文2022-10-1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10月12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新晉“太空教師”、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廣大青少年講了一節(jié)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也是中國航

10月12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新晉“太空教師”、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廣大青少年講了一節(jié)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

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3名“太空教師”以天地互動的形式演示了“神奇”的實驗,還介紹與展示了問天實驗艙內的空間科學設施。這場精彩紛呈的太空授課,讓科學的種子在億萬青少年的心中結出甜美的果實。

“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講

10月12日,學生在河南省科技館收看“天宮課堂”第三課。新華社記者 徐嘉懿攝

“天宮課堂”新教室上線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贝笃聊簧?,3名航天員依次“飛”到了鏡頭前,與同學們打招呼。

“大家是不是等得有點著急了?”神舟十四號任務乘組指令長陳冬笑著帶大家參觀起了這次的“新教室”——問天實驗艙。睡眠區(qū)、生活區(qū)、科學實驗柜……作為我國空間站首個實驗艙段,問天實驗艙具有完整的環(huán)控生保系統(tǒng)和基本生活設施。

“請同學們跟隨我一起向前飛?!痹诮榻B生活區(qū)后,航天員劉洋將大家?guī)У搅藙又参锏摹疤章灭^”前,說是“太空旅館”,其實是由一個個像小房間的模塊組成的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每個小房間對應著不同的研究對象,“這個實驗柜的成果可以幫助我們未來在月球乃至火星實現長期生活?!?

跟隨“攝影師”蔡旭哲的鏡頭,同學們看到了科學手套箱和低溫存儲柜、生物技術實驗柜、變重力科學實驗柜等科研設備,大飽眼福。

“神奇”實驗輪番上演

“空間站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微重力環(huán)境?!眳⒂^完“新教室”,陳冬隨即開始了第一個實驗——毛細效應實驗,只見他拿出三根粗細不一的管子,將其同時放在黃色水中,只見管內液面不斷上升直至頂部?!霸谔沼捎跊]有重力的束縛,液體的表面張力會驅動液面不斷上升?!标惗忉屨f。

看似簡單的實驗,實則用途廣泛。劉洋介紹,航空器的燃料貯箱、空間熱管都利用了毛細效應。

“說到燃料管理,如果我們的燃料來回振蕩,產生的沖擊力容易造成危險。如何減少振動帶來的沖擊呢?”鏡頭一轉,一顆紫色的水球立在大家的眼前,劉洋將一個空的注射器對水球快速噴出空氣,水球劇烈振動。隨即,她向水球內加入了一個空心鋼球,只見鋼球并沒有穿透水球,仿佛有黏性一般,鋼球被穩(wěn)穩(wěn)包裹在水球內。劉洋再次向水球發(fā)起沖擊,水球的振動幅度明顯變小了,好像變“懶”了一樣,令現場同學們嘖嘖稱奇。

平時在地面,人們普遍使用的是較短的吸管,若是吸管太長,就需要比較費力才能喝到水。“講到現在,我覺得有些口渴了?!眲⒀箅S即給大家展示了一種有趣的喝水方式——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她用一根長達2米的吸管輕輕松松就喝到了芒果汁,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課堂上,“神奇”的實驗還在輪番上演。陳冬拿出“T”字形的扳手,并將其放在空中旋轉起來,只見小扳手自己開始了“翻身”,一會兒頭朝上,一會兒頭朝下,另一個小扳手也“頑皮”地時而左轉時而右轉,不停地調頭。

“這是蘇聯(lián)航天員賈尼別科夫在空間站中偶然發(fā)現的,所以也叫賈尼別科夫效應,研究發(fā)現這個現象與扳手的旋轉方式和它質量的分布有關系?!标惗χf,“這個現象在地面不太容易看到,但是在太空中就是小菜一碟?!?

“天地實驗條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就是長期微重力?!敝袊教靻T科研訓練中心助理研究員石玉生告訴記者,在選擇實驗項目的時候,天地實驗的現象差異一定要顯著,“希望激發(fā)同學們對日?,F象的思考,燃起對科學研究探索的熱情,起到更好的科普效果?!?

 課堂上感受“豐收”的喜悅

“在不久前的中秋節(jié),我們品嘗了由蔡旭哲老師親手種植的生菜,味道美極了!”說到植物,陳冬興致盎然地與同學們分享了擬南芥的生長狀態(tài),并戴上空間站首個混合現實眼鏡,在科學手套箱內開始直播擬南芥樣本的采集操作。

透過鏡頭畫面,同學們以陳冬的視角看到了6個種植孔里不同狀態(tài)的擬南芥,有的已經開花了?!伴_啟拍照”“發(fā)送圖片”“顯示引導”……隨著陳冬一聲聲口令,眼鏡自動完成拍照,并將其傳給地面的科學家。接著,他將樣本容器打開,剪下一部分擬南芥放入,珍貴的樣品采集完畢。

為什么選擇擬南芥在太空進行種植?石玉生解釋,作為“模式生物”,擬南芥就像植物中的“小白鼠”,科學家可以通過它開展很多實驗,得出的結論能很方便推廣到與其相似的植物上。

“在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里,除了住著‘小南’,還培育了水稻。同學們猜出水稻在哪個‘房間’了嗎?”劉洋笑瞇瞇地將經過70多天生長的水稻從柜中取出,黃色的水稻植株長勢喜人。在實驗過程中,他們還發(fā)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剛萌發(fā)的水稻葉尖上有晶瑩的小水滴,劉洋解釋,“這就是水稻的吐水現象,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中更容易觀察得到?!?

“非常期待能夠在空間站收獲我們自己種植的糧食,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在月球甚至火星,我們都能實現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标惗难劾锍錆M了希冀。

天地互動精彩延續(xù)

精彩的課堂時間過得飛快,課后的天地互動環(huán)節(jié)依舊精彩紛呈。

“太空中沒有上下左右,并且感受不到重力,為什么擬南芥和水稻的根還能向下扎到土壤盒的土壤中?”面對這個有趣的提問,劉洋解釋,這是因為植物不僅具有向重性,還有向水性,土壤含有充足的水分,所以擬南芥和水稻的種子在萌發(fā)時就會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長。

“生命生態(tài)柜是動植物的‘太空旅館’,以后還會有什么樣的動植物住在太空旅館里面呢?”

“太空中的生長周期和在地球上相比有何不同?”

“地球上的機械鐘和電子鐘在太空中還能正常使用嗎?” …………

 隨著互動的不斷深入,同學們的提問熱情高漲。

“在太空中種植,植物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嗎?這個照明是艙內提供的燈具的照明,還是太空的自然光呢?”河南地面課堂的學生提問后,陳冬笑著感嘆“已經好久沒有曬過太陽了”。劉洋則為這位同學解答了疑惑:“問天艙的植物是在實驗柜里培養(yǎng)的,無法接受太陽光照射。不過實驗柜里配置了人工光源,通過調控光源的強度和光譜,可以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滿足生長發(fā)育要求?!?

“在空間站中是否會感受到顛簸,是否可以看見其他航天員或者衛(wèi)星呢?”

“在太空沒有重力和氣流的影響,另外空間站里還有非常多設備來保障它穩(wěn)定運行,所以我們的‘太空家園’非常平穩(wěn),一點顛簸的感覺也沒有。”陳冬說,由于每個航天器都有獨立運行的軌道,相互間距離非常遠,所以很難用肉眼看到,“但我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也有我們的國際同行們,在國際空間站中飛行,我們都在和平探索太空,造福人類?!?

有同學好奇“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有幾種顏色,您看到最美的一幕是什么”,蔡旭哲回答得頗為詩意:“當進入陽照期,也就是地球有太陽照射的時候,蔚藍的海洋,黃綠相間的陸地,披著積雪的山脈和大片的黃色山坳都清晰可見,還能看見大氣層中飄浮的片片云彩?!?

而在現場,也有同學提問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陳冬鼓勵同學們“堅定理想,認真學習,好好鍛煉身體”,“我們在空間站等你來出差”。

到了分別的時刻,3名航天員依次寄語——

陳冬說:“不久后我們的夢天實驗艙就要發(fā)射入軌,到時我們將見證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的歷史時刻,非常期待同學們在未來可以把我們的太空家園建設得更好?!?

蔡旭哲說:“同學們,強盛的祖國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希望大家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勇敢追夢,把自己的努力匯聚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程中?!?

“同學們,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希望你們心懷山海,眼有星辰;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共同創(chuàng)造更加精彩的未來。”劉洋笑盈盈地說。

“科學與太空相互碰撞,知識與奇妙完美結合,盡在天宮課堂?!标惗f。

趣味十足的“天宮課堂”也讓同學們收獲滿滿,喜歡種花養(yǎng)草的北京黃城根小學的張孫文洋對植物生長研究項目印象深刻,“我真高興空間站的植物養(yǎng)得這么好,希望以后能去空間站做種植實驗”。對科研十分感興趣的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學生張許浩說:“非常振奮,我要腳踏實地學好知識,希望以后能為中國空間站貢獻自己的力量!”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13日 04版)

編輯:月兒


“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講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