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海歸:留學花費百萬 回國后競爭激烈超乎想象

  來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心昊 特約記者 羅仙仙2017-08-2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拿著不到6000元的收入,賴凱穎覺得相當快樂。但有些時候,她還是會覺得不甘心:畢竟家人供自己留學花費超過100萬元,對比自己不到6000元的月薪,“要做差不多20年才能回本啊,”她自嘲道。
      

資料圖(圖片來源于網絡)

時代周報記者 王心昊 特約記者 羅仙仙 發(fā)自廣州

賴凱穎從來沒有想到,回國之后的求職之路竟然會如此曲折。

在面試一家外資銀行的時候,賴凱穎發(fā)現和她一組進入最終面試的五個應聘者中, 只有自己一個本科畢業(yè)生,其余四人均是研究生學歷。在這四人當中,有兩位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讀于國內“985”大學,一位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讀于悉尼大學,另外一位本科就讀于國內“985”大學,碩士就讀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以前大家會覺得海歸很厲害,但隨著海歸人數的增加和國內高校的發(fā)展,海歸的競爭力已經被大大削弱了?!彼锌?,國內競爭的激烈程度超過了她的想象。

最終,她還是被刷了下來。

賴凱穎意識到,籠罩在“海歸”頭上的光環(huán)開始漸漸褪色,大多數海歸和她一樣,現在不得不面對“骨感”的現實:他們并未收獲理想中的高收入,就連留學的學費也很難靠薪金賺回來。

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海歸”一詞,意指回國積極投入市場化浪潮、進行獨立創(chuàng)業(yè)或者走上專業(yè)技術管理崗位的留學回國人才。

8月12日,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發(fā)布《2017中國海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80后、90后留學回國人員中,44.8%的人稅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歸認為月工資遠低于自身期望;另外,專業(yè)不對口現象在海歸群體中同樣明顯。

留學花費一百萬,面試時“眼淚都要出來”

2011年,平時成績優(yōu)異的賴凱穎,只考上了一所國內的二本學校。

高考失利之后,賴凱穎選擇休學一年申請國外大學。在雅思考到6.5分之后,她終于進入加拿大綜合性大學排名第一的西蒙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學習會計和金融學專業(yè)。

在賴凱穎畢業(yè)的2016年,西蒙菲莎大學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位于200名左右,和國內“985”的高校排名相當。

整個留學花費并不便宜。家境富裕的賴凱穎表示,留學加拿大四年的花費,已經超過了100萬元。

畢業(yè)后,賴凱穎選擇回國內。她找工作的第一站選在了廣州,這是離她家鄉(xiāng)最近的一線城市。

“在我大四的時候,我也有考慮過到底要留在加拿大還是回國內發(fā)展,但最終還是因為家人的強烈要求而回來。”賴凱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因為自己就讀的大學排名較前,且自己也就讀于熱門專業(yè),所以在回國之前,家人和自己對于找工作之事并不擔心。

但回國之后的第一次面試,賴凱穎就感受到自己的狀況,與國內用人單位需求存在區(qū)別。

“面試進行得還挺順利的,但在最后,面試官問我?guī)讉€相當專業(yè)的會計問題,當時我就知道這下懸了?!辟噭P穎回憶道,她所面試的是一家國有證券公司的投資銀行業(yè)務部門,在工作中需要經常處理財務報表。然而她在加拿大所學的會計課程,多是根據美國會計準則(US GAAP)或者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而編寫,但在國內的會計準則和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仍然相當明顯。

“會計準則的不同決定了財務報表上的一些數據差異,招入我們這樣的國外留學生,會使得企業(yè)在內部培訓的成本升高?!辟噭P穎這樣看待她面試的失利。

讓賴凱穎更加失望的,是她一次面試某國有銀行時,主考官對她專業(yè)能力的質疑。在賴凱穎大四的時候,她便通過了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注冊金融分析師)一級的考試。作為國際認可的金融從業(yè)者資格考試,英國《金融時報》雜志于2006年將CFA專業(yè)資格比喻成投資專才的“黃金標準”,而賴凱穎也是在經歷近一年的準備之后,才成功通過了考試。

但這一個全球通用的專業(yè)考試,并沒有得到這次面試官的青睞:“在面試的最后,考官問我有沒有在國內考取基金從業(yè)資格證或者銀行從業(yè)資格證,我跟考官說我準備考CFA二級,他冷冷地回一句‘整這些沒用的做什么’,當時我的眼淚都要出來了?!?/span>

現在賴凱穎已經離開廣州,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南方的一座二線城市,在當地一家公司負責金融工作。這份工作,她坦承,有自己的努力,也有父母的介紹在里面。

拿著不到6000元的收入,賴凱穎覺得相當快樂?!艾F在每天早上八點半上班,五點半下班,公司基本沒有加班文化,工作強度和壓力也不大。周末也有很多時間可以陪男朋友和家人,這對于大城市的金融從業(yè)者而言,都是奢侈品?!?/span>

但有些時候,賴凱穎還是會覺得又不甘心:畢竟家人供自己留學花費超過100萬元,對比自己不到6000元的月薪,“要做差不多20年才能回本啊,”她自嘲道。

母親打工攢學費,求職中的優(yōu)勢只有語言

和家境富裕的賴凱穎不一樣,劉逸凡的家庭只能算是中產階層。

2011年10月,19歲的劉逸凡抵達日本大阪。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學習日語,通過留學生考試和日語等級考試,隨后報考了在日本國內相當普通的一所大學—大阪經濟法科大學,專業(yè)是經濟學。

劉逸凡的母親曾到日本工作兩年多,積攢下了可供他出國留學的十幾萬元教育“基金”。

大三修完所有學分,他大四開始奔波在日本各個公司的就職活動中,計劃在日本工作一段時間以后再回國,但在求職中處處碰壁。

“日本對外來求學的學生包容性還不是很大,而我在日本找工作的優(yōu)勢就是中文,很多日本留學生在日本的工作是一些免稅店的銷售。覺得自己怎么也是一個留學的本科生,總不能在日本做個銷售,賣手機吧?!?/span>

在日本經歷了十個月的求職,劉逸凡5月份回國后就開始在網上投遞簡歷,收到兩家北京公司的面試通知便奔赴北京。

到北京的第一個星期,劉逸凡面試了兩家貿易公司,都是對外貿易的工作崗位,這也是他最初向往的工作,在面試后卻沒有收到任何通知?!拔以趪馐堑教幣霰?,回國找工作就覺得壓力很大,很懷疑自己的能力,也因為是留學生身份,父母送出去念書也是十幾萬元的花銷出去了,心里很多不安?!?/span>

在隨后的第二個星期,他進行五家企業(yè)的面試。但其中與專業(yè)對口的工作起薪很低,起薪較高的工作則需要他放棄學了四年的專業(yè)重新學習。

“找來找去都是月薪5000元左右的工作,最高不過7000元?!彼趩实卣f道。

“經濟學的范圍廣,想在就業(yè)時能有優(yōu)勢,求職時反而覺得方向太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眲⒁莘哺嬖V時代周報記者,自己在求職中的優(yōu)勢,只有語言。

現在他就職于北京某家化學相關的公司,公關職位,負責對外關系,“公司要么招很懂專業(yè)但不通各國語言的人,要么招通外語但專業(yè)不對口的。我就是后者?!眲⒁莘舱f道。

如今的劉逸凡,在北京的月薪為6500元,“在日本工作應屆生能有20萬日元,換算人民幣每月大概一萬二,回國后能拿到一半,我也覺得很知足了?!?/span>

用人單位:有海歸語言都沒學好

海歸們對用人單位的待遇感到失落,很多用人單位對海歸的認識也在發(fā)生變化。

“我遇到的一些留學生在國外學習很松散,理論知識都學不扎實,修滿學分一年兩年就畢業(yè),最符合公司需求的只有語言了?!?楊飛凡是從事國際早教育公司的HR(人力資源)。

楊飛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來公司應聘的留學生不少,他們當中也有人表現不好。

楊飛凡所在的公司里對海歸的接納比例大概為3%,語言水平是用人的第一要素,第二是專業(yè)技能,第三是性格態(tài)度,其他再好,語言達不到標準也是不行的?!耙郧坝幸晃挥芎么髮W畢業(yè)的海歸,順利畢業(yè),但語言都沒學好。”楊稱。

在近期招聘文案策劃時,楊飛凡就碰到了一位來自美國的留學生,學習了一年的新媒體專業(yè),“他認為自己是出去‘鍍過金’,在面試、筆試時的表現都挺一般,在薪資和發(fā)展機會上期待還挺高,最后沒有留用”。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突破54萬,歸國人數超過43萬。

越來越多的海歸涌入國內就業(yè)市場的同時,各種海歸變“海帶”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 “幾十份簡歷石沉大?!薄傲魧W一年月薪縮水不到7000元”“海歸對工作滿意度不足40%”……

首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紅霞在研究中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海歸就業(yè)的“匹配難”。 一方面,海歸自身擁有的精英情結使其在就業(yè)選擇中難以放下身段、理性選擇;另一方面,在海歸數量日益增多且高層次人才回流率低的背景下,海歸在勞動力市場中遭遇社會排斥,而用人單位在選聘海歸時更加理性、務實,不再看重海歸的身份符號,提高了聘用海歸的條件和門檻。編輯:紅研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