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大會起草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提出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明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大會初步規(guī)定了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要求黨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
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
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發(fā)表了宣言,討論通過了一系列決議案;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中國社會性質的基礎上,制定了黨在現階段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即黨的最低綱領;同時堅持要通過民主革命進一步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提出建立聯(lián)合戰(zhàn)線的主張,決定加入共產國際;制定通過了第一部黨章。
黨的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
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等文件;確定國共合作,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修訂了黨章,進一步完善了黨的各項組織制度;制定了中央委員會組織法,規(guī)定了黨中央組織結構和工作制度。
黨的三大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的全國代表大會。這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促進了國民黨的改組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開創(chuàng)了革命發(fā)展的新局面,加快了中國革命的步伐。
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圍繞“如何加強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以及在宣傳工作、組織工作和群眾工作方面如何準備迎接革命高潮”的議題,通過了一系列議決案,對中國革命的對象作了更加明確、全面的規(guī)定,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強調了工農聯(lián)盟問題的重要性。
黨的四大全面總結了國共合作一年來的經驗教訓,第一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lián)盟問題,闡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為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做了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大會產生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土地問題決議案》;批判了以陳獨秀為首的黨內右傾錯誤,提出要爭取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大會首次明確提出“集體領導”和“民主集中制”原則,首次選舉產生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
黨的五大是在大革命面臨嚴重危機的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對黨的理論和組織建設有一定貢獻,但沒能切實回答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建立黨的革命武裝等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因此,大會未能在危急時刻為全黨指明出路,提供堅強有力的領導。
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大會總結了大革命前后的經驗教訓,提出反對“左”、右傾兩種錯誤傾向;正確分析革命形勢,確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方針和任務;通過了《政治議決案》等16個文件和經過修改的黨章,成為民主革命時期歷次代表大會中形成文件最多的一次代表大會。
黨的六大是黨在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zhàn)爭興起的歷史轉折關頭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議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在黨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大會討論通過了《論聯(lián)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修改了黨章,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會議歷時50天,制定了黨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政治路線,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tǒng)一。
黨的七大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會。它總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 20 多年的歷史經驗,提出建立新中國的宏偉目標,為黨領導人民爭取抗日戰(zhàn)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基礎。
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政治報告的決議和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總結七大以來的經驗教訓,宣告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明確黨在今后的根本任務是把全黨的工作重心適時轉移到集中力量發(fā)展生產力上來。通過了新黨章,決定實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常任制。
黨的八大是黨在全國執(zhí)政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綱領、方針和政策,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寫進總綱。黨的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在黨的歷史上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黨的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繼續(xù)肯定九大路線,肯定“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盡管大會在批判極左思潮上有一些積極成果,但大會總的指導方針是錯誤的,并沒有完成它所擔負的歷史使命。
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政治報告宣布,以粉碎“四人幫”為標志,“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但仍對“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給予了高度評價。黨的十一大通過新黨章,重申了在20世紀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的根本任務,但沒能承擔起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以及為實現歷史轉折制定正確路線方針的任務。
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鄧小平在大會開幕詞中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大會提出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提出了經濟建設的目標,同時也強調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的戰(zhàn)略方針。
黨的十二大制定了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正確綱領,確定了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制定了新的完善的黨章,是黨的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代表大會,揭開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篇章。
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系統(tǒng)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作出了一系列進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
黨的十三大總結歷史經驗和改革開放新鮮經驗,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任務、動力、條件、布局和國際環(huán)境等方面,勾畫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黨的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科學概括和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并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黨的十四大是在我國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它對我國20世紀90年代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了戰(zhàn)略部署,標志著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
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提出21世紀前50年“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五大第一次科學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大會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跨世紀發(fā)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新的世紀。
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經驗,闡述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黨的十六大是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和國家的發(fā)展進程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大會科學地總結過去,規(guī)劃未來,以其成功而鮮明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載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史冊。
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總結了過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寶貴經驗;強調要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全面闡述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將科學發(fā)展觀寫入黨章;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
黨的十七大是我國改革發(fā)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的大會。大會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提供了堅強保證,作出了全面部署。
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科學總結了過去5年工作和10年歷程;將科學發(fā)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系統(tǒng)闡述了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明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召開,對統(tǒng)一全黨思想、凝聚各方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編輯: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