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師:六種“信佛”的層次

  來源:新浪網星云法師2017-09-2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星云法師:隨著‘人間佛教’的風起云涌,現(xiàn)在舉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時經常聽到有人統(tǒng)計說中國臺灣省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雖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卻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學佛’與‘行佛’的不同……

隨著‘人間佛教’的風起云涌,現(xiàn)在舉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時經常聽到有人統(tǒng)計說中國臺灣省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雖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卻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學佛’與‘行佛’的不同:

一、信佛:

一般人信佛,剛開始僅止于表示不反對,承認自己是佛教徒,但是并不是真的認識佛教,對佛教的義理并不了解,也沒有皈依受戒,只是覺得佛像很莊嚴,知道佛教很好,甚至因為父母是佛教徒,因此很自然的傳承父母之教,只是一種文化的繼承。

二、求佛:

有的人知道佛教很偉大,認為理所當然的佛祖應該會幫人的忙,因此平時雖然沒有想為佛教做什么。但是,一旦遇到生病、貧窮、失意、失敗、失業(yè)等人生困境時,就想到求佛幫忙。

姑且不管佛祖有無幫忙,但是有此希求之心,自己的佛祖會在心中增加力量。

三、拜佛:

有的人感覺佛陀很慈悲偉大,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會謙卑禮拜,表示恭敬。

有的人拜得如法,也能與佛接心,感到身心有一種輕安歡喜的變化,獲得佛的力量、慈光加持,這就是信仰的升華。

四、念佛:

有的人剛開始念佛,只是隨緣的念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觀世音菩薩,慢慢念到感覺佛與自己同在,所謂‘朝朝共佛起’,念佛心中就有佛,念到身心舒暢、清安自在、煩惱減少、心開意解,當然就會歡喜念佛。

五、學佛:

經過念佛,身心有了感受之后,再經師長指導,覺得應該要學佛。

所謂‘學佛’,佛有慈悲,自己有學到他的慈悲嗎?佛有智能,自己有佛的智能嗎?

佛有愿心、忍耐,佛是無有執(zhí)著、無有計較、無不放下,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樣無牽無掛、自由自在,這就是‘學佛’。  

六、行佛:

學佛如果沒有實踐,則‘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因此,學佛之后,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舍,要行四攝法,要有六度萬行,要‘行佛所行,做佛所做’。

如果能夠如佛所說的去實踐,到了最后,即‘我是佛’。

這就是學佛的最高層次。  

佛教講‘解行并重’、‘?;垭p修’,都是說明:學佛不能只在義理上鉆研,佛法要在生活中體驗、印證,唯有透過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為自己血液里的養(yǎng)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編輯  墨點)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